摘要:人口机会窗口并不会自动转化为人口红利。
按照联合国的预测,印度人口已经与中国人口持平甚至超过中国。
2022年,印度经济总量已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的印度,能否在未来利用其规模优势,复制像中国那样的经济奇迹呢?
什么是“人口红利”窗口期
根据经济学的定义,“人口红利”是指伴随劳动人口在总人口的比例中上升而来的经济成长效应。“人口红利”往往发生在生育率刚开始下降的人口转型时期,儿童、老人尤其是儿童占比下降,和青壮年劳动人口的比例小于50%时,意味着机会窗口期可能到来。
近些年来,印度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缓慢上升,15岁以下少儿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重不断扩大。
从2019年开始,印度总抚养比首次低于50%且不断下降,2021年数据显示为48.1%,其中老年抚养比达到10.1%,少儿抚养比则为38.1%。
人口抚养负担的减轻,得益于原本在高位的生育率的下降。
根据印度全国健康数据评估,总和生育率已经从 1992 年至 1993 年的 3.4 降至2019 年至 2021 年的 2.0。这一生育率略低于人口的生育率水平(2.1)。
由于生育率刚开始下降,目前的印度人口还非常年轻。
印度超过一半的人口 (52%) 年龄在 30 岁以下,27%的人年龄在 15 岁以下,12%的人超过 60 岁,占比不到八分之一。人口年龄的中位数为28.4岁,相较中国38.8岁的人口年龄中位数,年轻了10岁。
如果以抚养比数据为标杆,印度大概相当于中国在1996年左右的水平。1996年,中国的抚养比开始小于50%(49.6%),并且自此之后不断下降,到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抚养比已下降至44.7%。劳动力人口则在1995年达到8亿,2002年超越9亿,2011年跨过10亿后在2013 年达到峰值的10.06 亿。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21年的数据,印度的劳动力人口超过9亿。印度政府则预计,未来10年劳动力人口将超过10亿。
印度人口劳动参与率过低
印度人口规模大、年龄结构年轻,这和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是类似的,但有一点和中国差异较大,那就是劳动参与率低。
根据印度经济监测中心,2022年,印度的劳动参与率仅有49.5%,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人口退出了劳动就业市场,这个数字远低于中国人口红利开启时期,也低于目前的中国劳动参与率。
而印度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更是惨不忍睹,与中国差距更大。
从 1990 年到 2006 年,印度至少有27% 的适龄工作妇女加入了劳动力队伍。但印度在2012年从低收入国家转变为中低收入国家之后,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开始持续下降,一直没能回升。
到了2022年,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印度女性劳动参与率为22%,与之对比的中国的数据为58%。
印度自己监测的数据更惨淡。根据印度经济监测中心,2020年2月大约有 12% 的工作适龄女性工作或想要工作;但到2022年10月,这一比例下降到仅 10%。
在一些北方地区和印地语带,女性的劳动参与率甚至是个位数。这意味着超过 90% 的女性完全退出劳动力市场。
除了女性,男性劳动参与率也在下降。
从 2020 年 2 月到 2022 年 10 月,印度的男性劳动人口增加了 4600 万。如果劳动力参与率保持不变,将会有另外 3300 万男性在寻找工作。相反,这个数字只增加了 130 万。实际上,近 3200 万工作适龄男性已经退出劳动力市场。
在劳动参与率如此低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收获人口红利和发展经济?这对于印度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制造业岗位不足
那为何印度的劳动参与率会出现下降趋势呢?
从GDP数字来说,印度经济看起来还是不错的。
印度的GDP增长率在2011年至2016年持续上升,2016年达到8.26%,虽然后来有所下降,但2021年出现8.68%的增速,去年的增速也有6.7%。
为什么增长的经济却没有创造足够的岗位?这就要从印度经济结构讲起。
印度经济的增长,依然大部分依赖于农业和服务业。2020-2021财年的数据显示,服务业占印度GDP的比重接近54%,农业占印度GDP的比重仍高达20%,工业占比为25.9%,其中最能吸纳劳动力的制造业占比仅有14.4%。
印度政府在2014年提出“印度制造”目标,包括制造业年均产值增长12%至14%、新增1亿个制造业工作岗位和2020年制造业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达到25%。但实际上,印度制造业占GDP比重自2015年后一路下滑,2021年仅占到14%。
因此,在过去的十年里,印度制造业部门的就业人数一直停滞不前。
2011-2012年至2018-2019年期间,制造业出现了330万的就业人数下降。2019年之后,制造业就业人数出现回升,但仍未恢复到2011年水平。同时,农业就业人数开始出现上升,2020-2021财年有250万人从事农业,较2018-2019年财年增长了20%。
IT服务业占比极少
持续增长的服务业,目前也不能解决劳动参与率低的问题。印度服务业占到GDP的一半以上,但却只提供了32.3%的就业容量。
像批发和零售贸易、运输、公共行政和国防这样的传统服务仍然占据了服务业就业的大部分(约50%)。这些工作岗位工资低且涉及体力劳动。而印度营养不良的人口比例仍高达16%,并且这些产业也并不能吸纳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
而我们经常听到的印度IT技术外包业务,其实在整体服务业的占比非常小,到2019年也只有1.7%,放在全部就业人口中微不足道。
想要现代服务就业人数增加,这需要更高的教育和技能水平。而印度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这可能导致一部分人没有足够的技能去参与到劳动市场中。
根据经合组织数据,印度劳动力人口中未完成高中教育的占比达到77.6%,大专和高等教育占比为12.9%,完成高中教育的比例最低,仅有9.4%。
劳动生产率低
人口红利不仅关乎劳动参与率,也受到劳动生产率影响。而这对于印度来说,也是一个难题。
2021年印度单位就业者劳动生产率为6688美元,而中国的单位就业者劳动生产率为16512美元(以2010年不变价美元计价)。也就是说,中国每个就业劳动者能够生产的价值是印度的2.5倍。
同时,印度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速度较慢。2011—2021年间,中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为6.7%,同期印度增速为5.1%。
如果劳动生产率不能提升,即便劳动参与率有所改善,也难以实现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有效促进。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专家胡祖铨、马婷在《关于印度人口红利的研判分析》中提到:“受产业结构、人口综合素质、社会文化和性别歧视等多重因素影响,印度大概率将错过人口红利窗口期,‘空有人口、难有红利’”。
对于印度来说,除非真正能够做到提升人口质量同时找到经济转型动力,否则人口机会窗口期可能并不是人口红利,而是人口灾难,更别提能够复制“下一个中国”的增长奇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