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日产卖楼关厂裁员,断臂求生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11 00:00:0181人阅读


记者丨焦文娟 编辑丨张明艳 视频丨见习编辑陈泽锴

日产的危机警报,越拉越响了。

2025财年上半年(4月至9月),日产全球销量同比下跌7.27%至148万辆,中国、日本两大核心市场销量跌幅分别高达17.6%和16.5%。

半年营收缩水6.69%至5.58万亿日元,净亏损高达2219.21亿日元,较去年同期192.23亿日元净利润上演“由盈转亏”的断崖式下跌,这是日产五年来首次半年报亏损。


日产汽车对2025财年的全球市场预期转为悲观。日产预测,2025财年,日产在全球市场的销量将会同比下降2.9%至325万辆,全球区域市场均下滑。其中,中国市场销量跌幅将达到7.4%至64.5万辆,日本市场销量将同比下跌3.4%至44.5万辆,北美市场的销量将下跌0.2%至130万辆。

预计全年经营亏损将达2750亿日元。不过,日产也强调,如果没有关税影响,公司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为填补亏损黑洞,日产打出“资产变现+产能收缩+人员优化”组合拳,具体包括出售其日本横滨总部大楼,启动“Re:Nissan”转型计划。

日产盈利的曙光何时到来?管理层是乐观的。日产公开重申了2026财年之前汽车业务营业利润和自由现金流转正的目标。“上半年的业绩反映了我们面临的挑战,但它们证实了日产正在坚定地走上复苏之路。”日产汽车CEO伊凡·埃斯皮诺萨(Ivan Espinosa)说。

但信心正面临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关税和供应链危机正成为日产重建之路上无法忽视的变量。


卖总部、降产能,日产断臂求生


日产分区域销量,来源:日产财报

日产汽车2025财年上半年全球销量从159.6万辆,下降至148万辆,同比跌幅7.27%。

分区域来看,日产在中国与日本两大核心市场失速明显:报告期内,中国市场销量下滑17.6%至27.9万辆,日本本土销量下降16.5%至18.6万辆。

北美作为日产目前唯一增长的市场,其2%的销量提升实则以利润为代价。财报显示,报告期内,除汇率波动影响外,美国关税导致日产营业利润减少了1497亿日元。

销量下滑直接冲击了日产的利润表。2025财年上半年,日产汽车营收同比下滑6.69%至5.58万亿日元,主营业务由盈转亏,营业亏损277亿日元(去年同期盈利329亿日元),净亏损2219.21亿日元(去年同期为净利润192.23亿日元)。这是日产五年来首次陷入半年净亏损。

面对这一恶化局面,日产在10月对外宣称,预计2025财年全年将出现2750亿日元营业亏损。日产称,在无关税影响的情况下,公司可实现盈亏平衡。


日产财务数据,来源:日产财报

截至2025年9月30日,日产汽车业务部门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2万亿日元。这为其推进大规模重组提供了关键的喘息空间,但形势依然严峻。以本财年上半年净亏损2219.21亿日元的速度计算,若不加以遏制,这笔现金储备理论上仅能支撑约2年半。

现金的真正意义,在于为日产赢得推进“Re: Nissan”转型计划所必需的时间与空间,使其能在销量下滑、利润承压的周期内,依然能支付包括电动车研发、中国市场本土化投资以及裁员重组等成本在内的关键转型开支。

此前在新任CEO伊凡·埃斯皮诺萨上位后,今年5月13日,日产启动了名为“Re: Nissan”的大规模重组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优化成本,具体措施包括裁员降本、整合工厂以及推动研发革新。

根据该计划,到2027财年,日产的全球生产基地将从17家锐减至10家,包括追浜工厂在内的7家工厂将逐步关停,产能压缩至250万辆,预留50万辆弹性提升空间。

日产还计划在全球裁员2万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5%,其中65%来自制造部门,18%涉及销售及管理岗位,17%来自研发体系,且以合同工为主要优化对象,同时暂停2026财年后非核心新品研发。

为缓解资金压力,日产已开始资产变现。

11月6日,日产汽车发布消息称,其位于神奈川县横滨市的全球总部大楼,已被以970亿日元(约4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买家为由美国投资基金KKR和瑞穗不动产投资顾问共同组建的私募基金MJI,其主要资金来自台湾敏实集团。出售后,日产将通过“售后回租”的形式在未来20年继续使用该建筑。

该交易预计为日产2025财年带来739亿日元特别利润。日产称此举为“非核心资产优化”。


技术掉队、战略滞后,日产押注中国市场

雪上加霜的是,日产的供应链风险持续发酵。

日产汽车11月5日宣布,其追滨工厂与九州子公司将实施数百辆规模的减产。此次停产直接原因是荷兰安世半导体在华工厂产品受到出口管制,导致关键芯片供应中断。这将直接影响日产核心SUV车型Rogue的生产,为其全球业务再添阴霾。

日产更深层的困境在于技术与战略的滞后。

作为电动车领域的早期先锋,日产曾凭借Leaf车型领先行业,但后续投入不足,导致其在纯电赛道上被特斯拉、比亚迪等反超。

在中国市场,当中国品牌每年推出新车型时,日产的轩逸、奇骏等主力车型更新缓慢。其纯电旗舰车型艾睿雅在关键的电池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和智能驾驶等方面已明显落后于中国同行。

曾被日产寄予厚望的e-POWER混动技术,也在中国市场出现了“水土不服”。因其不能外接充电,无法满足中国新能源绿牌政策的要求,导致消费者购买时还需缴纳购置税,直接拉高了购车成本。

在智能驾驶方面,日产2019年推出的L2级辅助驾驶,与当下华为、小鹏等公司的智驾系统相比已全面落后。车机系统版本低、功能单一,成为用户集中吐槽的痛点。

面对危机,日产正在将决策权交给“离炮火最近的人”,决定押注中国市场。

伊凡·埃斯皮诺萨直言“Re: Nissan转型的关键在中国”,这也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日产未来的生存概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在中国市场找回节奏。

为此,日产启动了以“Glocal”(全球-本地化)为核心的战略转向,其关键是将产品定义权与研发决策权大幅下放至中国团队。

在由中国市场主导开发的东风日产N7车型给了日产一针强心剂之后,今年第四季度,日产还将推出三款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的新车型:东风日产N6、搭载鸿蒙座舱的全新天籁,以及插混皮卡Frontier Pro。

这一次,日产不再仅仅把中国视为销售市场,而是将其作为全球转型的研发前沿和决策中心。

但日产在中国市场的“救赎之路”面临双重考验:一方面,其以N7为代表的“本土化反攻”成效初显;另一方面,其在整个中国市场的份额仍在持续萎缩。根据乘联会数据,日系品牌在华市场份额已从今年1月的13.4%下滑至9月的11.6%。

对比之下,2025财年上半年(4月至9月),丰田的全球销量同比增长5%至478.3万辆新车,在关税影响下,丰田依旧上调了全年盈利预期至3.4万亿日元。在中国市场,丰田采用燃油和电动化“双线作战”,上半年在华累计销量逆势增长8.6%至约83.77万辆。

本田同期全球乘用车销量虽下滑5.6%至168万辆,但仍有4381亿日元的营业利润。在中国市场虽承压,但其仍聚焦混动优势。

在日系车企三强的阵营中,日产与丰田、本田的差距正在拉大。

当中国市场成为全球车企必争之地,日产的“本土化反攻”能否跑赢时间窗口,仍是未知数。

昔日巨头如今断臂求生

你有什么想说?评论区见~

SFC

出品丨21财经客户端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丨刘雪莹 江佩霞

21君荐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光储一体双轮驱动,专访天合光能杨豹:牢牢把握技术创新,稳健立足应对挑战

时代周报 浏览 2484 06-25

市值单日蒸发1300亿美元,英伟达是“AI时代的思科”吗?华尔街三大维度拆解基本面

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 2566 04-25

北汽集团10月整车销量160133辆 同比增长11%

网易汽车 浏览 38 11-03

官方:帕拉迪诺成为亚特兰大新主帅,签约至2027年6月

懂球帝 浏览 14 11-12

揭秘5月私募持仓表现!康曼德擒获AIPC牛股!

私募排排网 浏览 2448 06-03

专访顶新便利餐饮 游仁宏:便利店的核心壁垒,是人与温度

新零售财经 浏览 72 10-13

美媒:美军事小组抵达以色列 “监督”执行加沙停火协议

环球网资讯 浏览 69 10-12

秦昊带9岁女游国外,米饭百元自叹国内物价廉

松林侃世界 浏览 74 10-20

翁青雅被官媒点名,言辞直戳其肺管子

娱乐圈笔娱君 浏览 42 11-06

氧气感穿搭太适合夏天了,越放松越时髦!

LinkFashion 浏览 2409 06-25

东北大学团队突破人类移动预测难题:让AI像人类一样理解出行规律

科技行者 浏览 136 10-22

生涯首次!利拉德最后时刻“绝杀”队友布朗,荣膺全明星MVP

懂球帝 浏览 2612 02-19

什么?!你告诉我佘诗曼已经50岁了

时尚COSMO 浏览 5 11-15

中年女人早春更偏爱“知性风”穿搭!学会这些技巧,简单高级

静儿时尚达人 浏览 2610 02-19

“叛逆”的宗馥莉,走出了一条和宗庆后“相反”的路

中访网 浏览 2526 07-09

封印解除!奎克利全面发挥拿下9分5板10助 助攻创赛季新高

直播吧 浏览 2562 01-08

没想到,人口下降的红利来得这么快!

资本百科 浏览 2443 02-19

华语新作闪耀,梁咏琪、高捷等众星即将亮相厦门

幕味儿 浏览 45 11-06

突然爆发!一夜飙涨近5000亿元

中国基金报 浏览 2405 07-03

专家:特朗普对中国无牌可打了 没想到蠢到打起波音牌

澎湃新闻 浏览 71 10-13

国企6382.5万买沥青变"水和空气" 沥青是否存在过成谜

上游新闻 浏览 59 10-17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沪ICP备202301313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