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
不久前还被特朗普称为日本首位女首相,然而没过几天的时间,高市早苗这“日本首位女首相”的称号可能要悬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日本政坛出现了如此大的波动?即便有特朗普的亲自支持,高市早苗依旧无法荣登首相之位吗?
计划赶不上变化
虽然我们常说一个合理的计划就会让一件事情成功大半,但计划赶不上规划的情况也有很多。
这不,在经过了数日的内部讨论,并与高市早苗进行过多次会晤后,日本公民党党首齐藤铁夫作出决定:即退出与自民党的执政联盟。
要知道,从1999年开始自民党和公明党就组成了执政联盟,即便是2009至2012年在野,自民党和公明党的步调也是一致的,就连高市早苗也说过,“自民党和公明党的联合是基本的根基”。
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
那么,问题来了,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为什么会做出退出与自民党执政联盟的决定?这背后有什么隐情,还是和高市早苗有着直接的关系?
其实,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也给出过自己的理由,即他和高市早苗在强化对企业和组织的献金监管问题上有着无法弥合的分歧。
另外,公明党还有其他两个条件,即不能参拜靖国神社,不能排斥外国人,这两个条件是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毕竟高市早苗曾被誉为安倍晋三的接班人,她也曾经常参拜靖国神社并否认二战的历史。
也就是这一个分歧和两个条件,让搭伙20多年的两党分崩离析,而现在最后悔的恐怕就是高市早苗了,毕竟日本国会的主要在野党都没有与高市早苗合作的意向。
日本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
而且,公明党领袖也曾明确表态,“若没有达成联合执政协议,公明党将不会在未来几天的首相选举中投票支持高市早苗”。
再加上,虽然自民党仍然是日本的第一大党,但在过去一年的选举中,他们表现异常惨淡,这就导致国会两院多数席位的优势已经失去,所以高市早苗的首相之位已经是悬而又悬。
当然,他们肯定会找出应对之策,毕竟10月15会召开临时国会,在自民党的日程安排里,那一天正好是高市早苗接替石破茂,成为日本新任首相的日子。
现在看来这一天可能会延迟,不过国际社会可给不了日本政坛太长的时间,毕竟10月26日,在马来西亚会举行东盟峰会,10月28日前后,特朗普会来访问日本,10月31日,APEC峰会将在韩国召开。
高市早苗讲话画面
也就是说,最迟在10月26日之前,日本新一任首相的选举就要完成。那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自民党和高市早苗会选择怎么做呢?
选项可能会有这么几个,自民党寻找新伙伴,但如果自民党找上像维新会这样的极右翼组织,那对方更激进的政策只会让自民党头疼。
另外,则是自民党依旧利用自己第一大党的身份,勉勉强强的让高市早苗当选为首相,但这个首相之位她能坐多久就不好说了。
而第三个选项则是,对特朗普政府许以更多的让步,以此得到美国的政治支持,可以说这一点是可能性最大的。
总的来说,不管自民党和高市早苗选择哪一种情况,这样出来的新一届日本政府都会不稳定,政坛的混乱和首相快速变动都有可能发生。
高市早苗的首相梦不会长久
其实,从高市早苗刚刚当选为自民党总裁,就派一支30人的议员代表团窜台,还计划与赖清德见面,这一点就足以看出,高市早苗即便是成为日本的新一届首相,也不可能会太长久。
因为日本此举严重违反了一个中国原则,更是对台海局势的火上浇油,要知道这种情况对日本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因为日本的行为,引发中日之间的冲突,那最终的代价一定是高市早苗承担不起的,而它偏偏还是个极端右翼,这就为日本社会带去了随时会不稳定的因素。
图为中日国旗
当然,极右翼本身在选民和群体中就缺乏广泛的支持,自民党的优势已经远不如前,如果高市早苗再坚持自己极右翼的理念、政策,那愈发自民党的衰弱只会是必然,这肯定是他们也不愿意看到的。
总的来说,不管高市早苗最终是否能担任日本的新一届首相,日本政坛的这场混乱大戏才刚刚开始,而这其中对华态度、美日关系无疑会成为相当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延伸阅读
10月10日,日本东京,日本首相石破茂在首相官邸发表“战后80周年”见解后回答记者提问。视觉中国
尽管遭到日本右翼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即将卸任的日本首相石破茂仍于10日傍晚举行记者会,以“个人见解”形式发表“战后80周年”见解。与战后50年、60年、70年的节点分别发表的经内阁决议通过的“首相谈话”不同,石破茂在这份历经20次修改的6000字文稿中,首次将焦点从“战争后果”转向“战争成因”,从战前宪法机制缺失、议会功能瘫痪、媒体角色异化、信息研判失效、政治制衡崩塌五方面深入阐释战争发生的内在机制。这在战后日本首相中尚属首次,特别是在日本国内历史修正主义思潮蔓延的当下,这种聚焦体制反思的表态“需要政治勇气”。
石破茂在“战后80周年”见解中还重点强调,当代政治人物必须具备不屈服于短期民意的责任感。他明确表示,绝不能为迎合一时舆论、助长民粹或排外情绪而牺牲国家长远利益,直指选票政治下的短视行为。这番话被日本舆论解读为对高市早苗等极端保守派政客近年政策倾向的委婉警告。
令人遗憾的是,石破茂在这份见解中只是笼统表态继承日本历代内阁在历史认识方面的立场,“反省”对象也只限定于“走向战争的过程”,通篇未提及日本的战争罪行,在关键表述上也没有明确提及对亚洲邻国的“侵略本质”与“加害责任”以及对其“反省”“道歉”等措辞,凸显了日本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局限。不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石破茂强调:“政府从未说过‘那场战争不是侵略’这样的话。我本人也持相同立场,这一点必须正确认识。过去,日本在中国或在亚洲所做过的事,必须要有准确而清醒的认识。我们日本人可能会遗忘,但亚洲各国的人们并没有忘记这段历史,这一点我们要深刻意识到。必须让国际社会认识到,日本人真诚地面对历史,这一点非常重要。”
对于石破茂发表的“个人见解”,高市早苗恼羞成怒回应称“实在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自民党内的强硬保守派也批评“以个人见解制约新政权”,进一步凸显了自民党内右翼与温和派的路线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