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独家对话腾讯混元刘煜宏:做大模型可以有「深圳速度」,但不能跳步

极客公园190人阅读


「越有决心情绪越稳,已悄然接入腾讯 700 个产品」。


作者 | 张鹏
整理 | 今夜科技谈

加速,狂奔,硝烟四起,是过去一年大模型创业浪潮展现出的一番景象。有资源、有能力的腾讯,却显得「过于冷静」了。

2024 年 5 月 30 日,腾讯推出基于混元大模型的 App——元宝,它的产品设计很简洁,打开的第一屏,是一个搜索框,核心是先瞄准生产力场景,重塑信息的组织、交付。

这样的产品理念从何而来?一个做底层技术出身的团队,做大模型是首先是为了改造内部业务的工作流和产品。所以对于做什么,不做什么,腾讯混元大模型团队有清晰的认知。生产率工具容错率低,更考验技术能力,进一步迭代模型能力。

对外鲜有高调发声,「水下」内部却将大模型摆在战略位置。推出元宝 App 之前,腾讯混元大模型作为技术底座的角色,已经支持了腾讯内部接近 700 个「客户」,并沉淀出一套平台工具和合作模式。这让腾讯对后来将模型算法、数据、工程能力等技术能力「外化」有了信心,一切也顺其自然。

腾讯元宝发布之后,腾讯混元大模型负责人刘煜宏收到一些反馈,让他感到惊喜,「一些好的公众号内容已经被『遗忘』,但元宝挖掘出来,重新做了信息组织」。「没有上帝视角」,用户需求越滚越大是产品最好的验证。

「一年后国内的模型能力将拉齐」的预判在今天被验证,再次证明了图快走捷径做大模型没有意义。对于 OpenAI 的示范效应,刘煜宏说,即便后来者看到一条确定性高的路径,也得走一遍。试过,才能跑得越来越快,缩短每一次追赶的时间。被问到之后的计划,刘煜宏说,多模态甚至全模态的理解和生成都是「必答题」,当下也会让模型在「多一些思考」、增强推理能力上下功夫。

大模型注定是一场长跑,「AGI 目前更像信仰」,但将腾讯混元大模型能力在内部 700 个业务上用得好,是刘煜宏认为对于 AGI 的务实追求。有远见但务实,也是混元团队在大模型上的世界观对齐。

在近两个小时的直播里,关于腾讯的大模型思考,混元的做与不做,元宝将与腾讯生态如何产生联动等话题,刘煜宏为我们做了坦诚的梳理和解答。


以下是这次直播对话的实录,经极客公园整理后发布:

01

做大模型可以有

「深圳速度」,但不能跳步

张鹏:去年 9 月腾讯混元大模型正式对外亮相,前段时间也发布了元宝这样一个比较AINative 的产品。但外界总体感觉,腾讯比较沉稳,没有疯狂抢先手、也没有一下放出很多产品,情绪一直比较稳定?

沉稳的背后,腾讯在大模型上是怎样的策略?

刘煜宏:其实是「外松内紧」。外界看到不着急,感知混元推出来比较晚,但坦白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卷的赛道,我们内部的节奏是非常紧张的。

腾讯从战略上一直将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视为百年不遇的、类似工业革命一样的机遇。

对外产品上,去年 9 月推出了「腾讯混元助手」小程序,今年 5 月 30 日推出了元宝 App,(也推出智能体开发平台——元器),但这些背后的底层能力其实我们做了很久,像广告大模型在 21 年就开始做了。元宝 App 发布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更新了五六版,每一个小的迭代都解决了一部分问题。

去年我们没怎么对外发布产品,其实是内部率先用起来(大模型),比如腾讯会议、文档,微信读书的 AI 助手,包括它们在内很多内部产品已经在用了,除了 API 的方式接入,还有一些业务会做精调。到目前为止,腾讯内部有接近 700 个业务接入混元,基本上腾讯所有的(业务)都用。


腾讯内部近 700 个业务接入混元大模型|图片来源:腾讯

张鹏:OpenAI一声炮响让大家看到这个新的趋势,去年腾讯内部对于大模型是如何判定的?当时做决策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刘煜宏:GPT-3.5 出来前后开始做混元这个项目。一些底层相关技术做得更早,刚才提到广告大模型在 21 年就开始做了,搜索相关的「推广搜」场景也做了很久,运行大模型的底座从一几年开始就在建设。

对外的产品节奏看起来体感很慢,因为一开始便深知这是一个长期的项目。原来还说百年一遇,现在发现是几百年一遇的项目。不是短期一窝蜂就能搞定,像做原子弹,只有一步一步积累,把底子打牢。

举个例子,做底层涉及到网络问题,没有网络、算力,怎么训练?钱能跟上吗?预算怎么投怎么收?等等,都得考虑。我们比较清醒,对底层困难预估得足。

一年半前我们判断,一年后国内的几家大厂在大模型能力都差不多。目前也认证了这个预判。我们虽然压力大但有比较多的试验机会。

张鹏:在大模型上,业界大家都比较着急,也有创业者认为这个时候快速跟上是第一目标,甚至可以基于开源模型做 post-train,因为开源模型「看」过的那些数据,没必要重新再「看」一遍。

刘煜宏:我们从来没想过这条路,一开始就决定冷启动,从 0 到 1 完全自研,是一条非常艰难的路。

腾讯做产品有个原则,得自己验证一遍,连颜色、像素、排布的选择都是试验出来的,页面设计成瀑布流留存率就有多高?对男性用户如何?等等这些都是 ABtest 出来的。

OpenAI 过去几年走过的路,模型从 1.0 版本到 4.0 版本他是怎么走的?就算过程中你按他披露出来的一些技术路线走,该做的实验一定不能少。比如也有很多超参数、数据配比要调,甚至中英文数据比例怎样才是效果最好都要做大量实验,花了很多时间在这里。

张鹏:打个比方说,下决心要给新时代生个孩子,不是说赶紧抱一个过来,是要生一个亲生的感觉。

刘煜宏:对,我们从一开始就坚定了全自研路线,追求自研、可控度、安全。从 0 到 1 自主探索,包括训练、推理的框架平台,模型预训练、精调、强化、怎么对齐,数据,投入了大量资源。

坦白来讲,大家都在看OpenAI的路线,但不是你按 GPT-4.0 的套路走,就能行得通。

张鹏:要从 0 到 1 走一遍、但要更快速地走一遍,而不是找个捷径只为了追上某个点。那么设定的这个起点是哪?

刘煜宏:如果说大模型,可能从 Transformer 甚至更早。

我们会设定一些目标,比如一开始对标 GPT-3.5,预计什么节点能达到 3.5 的什么水平,什么时候能在工程上追上。坦诚讲,目前很多能力提升还真的是靠数据和工程。

目标是有的,但不能跳步。不能看到 GPT-4o 出来了,发现多模态融合做得好,就不考虑 GPT-3.5 了。我们评测 GPT-4o 确实比 GPT-4V、GPT-4 Turbo 那些版本的能力都强。但直接按 GPT-4o 路线走,估计大概率会失败。

目前来看大模型怎么选择路线,还是一个实验科学,你得堆资源,人力,数据训练,当看到就这么一条路,那么选它有很大概率会成功,把他们探索的加速走一遍,而不是直接到终点等着说就按这个路线走。

张鹏:大模型技术变化非常快,一边挖地基、一边盖楼的感觉,这楼现在一下都盖到比方说 5、6 层了,统一多模态什么的全出来了。压力会不会更大?还是说,打地基和不断盖楼的过程中,更有信心了?

刘煜宏:跑了一遍,当然更有信心。你看到盖到 5、6 楼,不代表前面 1、2、3、4……楼就不需要,只不过你可以盖得更快,深圳速度一天一层楼类似这样,所以一定是要把从零到一的过程重新走一遍

张鹏:你们的做法还是很严谨的。煜宏你在腾讯多少年了?

刘煜宏:我 05 年加入的。

张鹏:20 年了,那你一定对腾讯的风格非常了解。去年很多大厂积极地抢身位,腾讯好似不争不抢,但在内部挺较劲的。这个是腾讯骨子里带的做事风格?

刘煜宏:我在腾讯一直做技术。坦白讲,做技术、产品是可以借鉴的,但也有个词叫「空中楼阁」,没有地基你就上不去。这可能也是腾讯的风格。

别人用三年从版本 1.0 迭代到 5.0,你用半年走一遍,如果说产品和技术有参考,那么最大的参考意义在这过程中。走一遍你会遇到同样的东西,这时候会理解,「哦,为什么是这样」,走一遍后也才知道,也许因为用户群、生态等不同,另外一条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02

从需求中

「长」出来的元宝 App

张鹏:你刚讲很多腾讯内部的产品在用混元大模型了,能不能举几个混元给原有产品带来新的 Feature(功能/特性)的例子?

刘煜宏:最新的例子,微信读书里的 AI 读书;微信输入法 AI 帮助扩写;腾讯会议里的 AI 助手,能给晚加入会议的观众总结之前别人讲了什么,把一次很长会议的会议纪要给摘出来。还有腾讯文档里的续写;企业微信里的翻译帮助与海外同事交流。现在腾讯旗下的协作 SaaS 全都接入了腾讯混元大模型。

再早一点的例子,智能客服在内部最为普遍。其实在用大模型之前,智能客服就做得挺成熟的,但大模型还能再提升 20%,这种程度的效率提升。

其实做了(大模型)产品之后,也帮助了自己很多,比如用 code copilot 写代码(涵盖前后端开发,C,C++,Java,Go,Python 多开发语言)的采纳率有 30%,相当于 100 行代码有 30 行是AI写的,而且被采纳。设计师设计 logo 时也用 AI 文生图来帮忙,每天千万级收入的广告业务的一些素材,就 是用 AI 助手来做的。大模型对于降本增效起到很大助力。

张鹏:你刚提到,腾讯内部接近 700多个产品在用混元大模型,算是混元的「内部客户」已经有 700 家了,那你怎么服务得过来?同时还得兼顾不断前进的技术。

刘煜宏:内部调用量大概将近 3 亿次了。去年我们发布(节奏)慢,一部分原因也是我们投了很多资源先服务好内部的「客户」。腾讯做事情,对外开放前一定要先在内部打磨好,自己的狗粮自己先消化。

同时,腾讯确实有最齐全的业务场景,办公协作、游戏、社交、推广搜等等。在这些丰富的场景中,也能练兵,也能练模型。精调、以及其他给产品的反馈,反过来又反哺到主模型里。比如,会议总结、function call 等。

对于内部产品接入混元,我们提供三种模型来支持。

第一种叫全托管,给没有那么强研发资源的团队,他们提业务需求后,我们想办法把模型精调好,他拿走直接用;

第二种叫半托管,有些业务有自己的研发,也能做算法优化,我们一起共建,一人一半,他们搞不定我们再上。最近两年「开源协同」在腾讯内部很流行。

还有一种,我们把模型开放后就不管了,剩下的业务如果有需要,自己加数据、自己调。

我们去年也是花了大半年,慢慢把几个模式跑通。我们提供一站式精调服务,叫「混元一站式」,允许他们做各种创作、优化,内部根据需求调用资源,模型、算法、插件。

张鹏:三种模式占比如何?

刘煜宏:7 成左右拉 API 就可以了,啥都不用管。另外 3 成多少要精调,这其中拿走模型完全自己精调的会比较少,因为有门槛,我们一起参与的进展会更快。

张鹏:70% 的业务直接调用混元API,30% 要精调,哪些产品、业务要重点支持?这个选择权到底在谁,或者看业务部门谁更有影响力吗?

刘煜宏:这时候我们会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复杂度,投入多少资源能帮你解决问题;二是同等难度和投入的情况下,先考虑战略重点。

资源配置上,其实主要看客观需求。目前 70% 是 API 模式就能搞定,用的是大模型的通用能力。那就看什么场景用大模型的通用能力就可以解决,比如像娱乐场景这样容错度高的场景,没有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行。但要做金融、医疗、法律等严肃场景,不能有幻觉,通用 API 不一定搞得定,要专门精调,为严肃场景做大量优化。

所以,第一是看用户选择。第二,这个数据在不同阶段也会变。最开始我们支持腾讯会议、腾讯文档时,扩写、润色、总结能力都是需要定制的。一旦做好了,这个能力就能变成通用 API 能力,开放出来给以后接入的业务用,这时候就不再需要定制了。比如给腾讯会议做好了,腾讯文档、腾讯邮箱也有类似的需求。

张鹏:把模型做好,这几种模式跑顺,服务好 700 家「内部客户」,是挺花时间的,所以你们去年不着急对外说,是在忙着解决服务内部的问题。

刘煜宏:最开始做混元,没想要做 ToC 产品,是要把基础模型打磨好,服务内部需求,这是我们原来的逻辑。

当我们在内部很多产品、不同场景里验证后,发现这个能力可以拿出来给大家用,所以去年 9 月份推出了「腾讯混元助手」小程序,因为觉得在微信生态里也可以用。但后来发现这样做也有不足,比如使用时被聊天打断,没法持续地对话,它就没法成为一个好用的 AI 工具。于是推出了 App。

整个过程里,我们不断地思考、调整方向。从做一个底层模型、一个基础功能、平台服务内部业务,到后来发现,如果不探索原生AI大模型应用,不知道怎么跟业务更好合作,所以又前进了一步,从小程序,到 Web 产品,App 产品。

张鹏:市面上也有很多比较热的大模型产品,主打陪伴类等等,你们「元宝」做得比较简单,界面就一个框,当时是怎么思考的?


元宝 App 第一屏界面|图片来源:腾讯

刘煜宏:选择现在这样的界面,还是想回归「用户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AI产品」?

现在大模型的使用人群,学历较高、职场人士占多,所以偏工作和学习的场景更重要,娱乐属性也有,但重要性相对低。相应地,我们的 slogan 也调整成,「轻松工作,多点生活」。不是不做娱乐,也留了一些智能体在上面。我们也有开放的平台——元器,上面能做很多智能体,角色扮演、陪伴等等。

先选择把生产力场景的用户痛点用 AI 搞定,信息搜索、写文档、想创意、知识获取、阅读等需求。比如搜索场景,我们先做好信息搜索、大模型「阅读」顺畅,又改善了信息源的陈列,提供了又简洁又分层次的信息源,提高生成内容的可信度,规避大模型的幻觉。

后面围绕着搜索、阅读、写作、画画和创作等场景做好,这些被视为大模型的基础能力。

我们做产品经常说,做加法容易,做减法难。这是为什么我们一开始就用很少的东西,用一个 AI 搜索做,另外还有一个发现页面,上面有些智能体,目前并不多。这也代表腾讯一个做产品的理念,小而精,做减法。先瞄准能提升大家效率的、最有用的场景,把它做透。我们希望提升信息组织、以及信息被找到的效率。

张鹏:为什么不做娱乐产品?是产品取向选择,做提升生产力更重要?还是从技术上来看,认为做娱乐对于技术提升不重要?

刘煜宏:不是说娱乐不重要,大家还是需要情感陪伴的。当下先选择工作和学习场景,第一个有选择的原因。第二个,当我需要陪伴的时候,AI 能给到什么样的帮助?角色扮演的产品有很多,但(模型)能力做不到那么好。打发时间,暂时只能做到这点。

张鹏:人们对「杀时间」的事包容度高,模型能力没那么好也能没准让用户愿意掏钱。

刘煜宏:对。这是选择问题。我觉得选择娱乐场景这个目标,对目前大模型的这个阶段的发展不是很好。基于对自己的认识和选择,先把技术能做的做好。我们先把底层模型、基础的产品体验、元宝体系做好了,在此之上开放一些东西,就像微信,小程序,公众号,都是生态。那娱乐的事情就交给生态产品,QQ、游戏、视频、音乐,他们做娱乐场景比我们更擅长。

张鹏:腾讯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产品生态,元宝未来会跟腾讯的产品体系打通吗,比如微信?这方面有什么计划?

刘煜宏:我们跟微信团队一直有互动。比如元宝里用得好的东西想要分享到微信,或者在微信里传个文件,能不能用元宝打开?这些互动,我们有探讨怎么做会更好。但因为微信用户非常庞大,任何一点小改动,都可能影响上亿人的体验,所以也非常谨慎。

5 月 30 号元宝发布之后,外部解读元宝和腾讯生态产品的打通,有点出乎意料。我们确实会考虑与腾讯生态如何互动,但毕竟元宝还是一个很小的产品,还在尝试阶段;另外,用户需求真的是慢慢发展起来,才会变成所谓的战略,我们并没有上帝视角,还是基于用户的需求来考虑。

比如面对用户搜索的需求,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信息检索,搜哪里?那我们有搜一搜、新闻、视频、音乐、企鹅号,包括公众号是一个很好的内容源,这是一个顺理成章、跟着用户需求慢慢出来的事情。

我们也看到很多创作者来说,元宝 App 里加入公众号的内容源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一些好的内容都被遗忘了,元宝还能把它挖出来,让它重新火一把。

但我们有一些更长期的目标,我们考虑的是,混元怎么支撑内部业务、做到何种程度

张鹏:看来腾讯对自己要求很高,就像你说的,如果没有吃过自己的狗粮,没有真正用起来,不太愿意让别人为我付代价。但同时,这会不会降低了对外开放、快速迭代探索的可能性,让更多力量一起「共创」本身不就是一种「技术红利」吗?

刘煜宏:确实,让更多人进来,用户、开发者、企业进来,一定会产生更多可能。混元一方面是通过内部比较全面的生态体系来打磨、创新。经历了内部的一轮洗礼,外部的需求会更游刃有余。而且,任何一个东西,你拉长看,现在的进展可能会显得微不足道的,假如外面是个大海洋,先在湖里面练好游泳再出去会做得更好。

同时我们也有混元 API 供外界用,其中混元 lite 的模型是直接可以免费使用,还有元器开发平台,上面已经有很多开发者做智能体,然后分发到元宝、QQ、小程序等渠道上面去用。

比如腾讯云的同事会基于做好的底层基础模型,做行业大模型,针对企业做服务。这部分增长非常迅猛,免费模型的调用量、付费版都增长了很多,我们也要投很多资源来支持、优化。

03

AGI 是信仰,眼下的目标

是「让模型多一些思考

张鹏:你怎么看 Character.ai,一个以前不存在的产品形态在未来的发展空间,以及对于技术的要求会是怎样的?

刘煜宏:类似角色扮演的需求,我们在 ToB 的场景里也遇到了,比如类似智能客服的接待助手。会告诉它「你是谁」,但发现聊了几十轮之后,它可能就忘了自己是谁。

Character.ai 很火,我们做了很多用研,但最后选择没做类似产品,因为混元还是希望做一个(技术)平台,我们会往它所需要的底层能力去做长文本、长窗口的能力、记忆能力等。

这些角色产品的探索可能更适合腾讯的产品团队,他们来做会有更多想象空间。另外,从腾讯的角度看,也还是希望做底座能力和产品,把空间开放给市场上更多创业公司。

张鹏:所以你目前看得不是产品,而是产品背后需要的能力和长期有没有意义。我可以理解为,混元的目标是做好技术底座,为腾讯丰富的产品条件和用户场景,做好AINative 的准备?

刘煜宏:一定程度说可以这样说。但混元团队也没走过大模型这条路,也要探索原生的应用和创新。

就像刚提到的元器,我们做好底座,创作、工作流平台,业务部门和用户拿来做智能体,实现各种各样的想法,这是我们的定位。

我们做探索的同时,把底座的技术能力打造好,这是有门槛和难度的。

张鹏:有人说对国内的大模型来说,GPT-4o 是「必答题」,Sora 是「选答题」,哪些在你们看来是技术趋势上的必答题和选答题?

刘煜宏:GPT-4o 和 Sora 背后代表的多模态甚至全模态,对我们来说都是必答题,但一般没做出来之前,也不会对外说。

做与不做,可能只是一个特定资源条件下的选择问题。

腾讯为什么必做?因为腾讯业务场景齐全,社交、游戏、内容,每个模态跟我们场景都有契合点,不做的话,可能某个方面未来会缺。

一个东西将语音、文本、图像、视频都能搞定,全模态进,全模态出,需要一些时间和资源。也许每个阶段会有不同重点。

张鹏:从混元的角度,你会怎么定义 AGI?

刘煜宏:目前 AGI 作为信仰比较合适。业界没有一个对 AGI 量化的定义,连定性都未必定的出来。可能从业务的角度,可以定义一个可以操作执行的 AGI 目标。

但我最近在思考,让模型稍微多一些思考,这件事挺重要的,因为可能生成的质量会比过去高很多,我们接下来可能会花更多时间在这里。

ChatGPT 最早你问他一个问题,他马上吐字回答问题,有点像「快思考」或者说没有思考的直觉反应,但它可能怎么也想不出来一个空城计。

让模型做AI搜索,或者其他让它多加几层思考、强迫他多做思考的动作,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推理能力。


7 月 1 日,「腾讯元宝」AI 搜索能力升级,上线深度搜索模式,可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提供更结构化、更丰富的回答,并可同步生成内容大纲、思维导图及相关人物事件梳理。|来源:腾讯

张鹏:有没有对需要达到的能力范畴的定义?

刘煜宏:过去几年里有句话比较流行,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以前智能是靠人堆起来的,人类对齐有很多数据要标注,甚至 OpenAI 也靠高质量的标注。坦白来讲,目前要做到(绝对的)AGI 没有那么乐观。

务实一点看,针对腾讯内部那么多的业务,如果大模型能把他们的需求都搞定,那可以说它具备了比较好的智能,这可能是通向 AGI 的最佳实践,工具或技术从来都是满足人的需求。

目前面对腾讯内部接近 700 个业务的需求满足情况,如果让我打分,一部分场景合格,但是大部分坦率来讲只是暂时够用,要用得好,还有很多努力要做。在这个过程中探索 AGI,也可以算我们的一个实践路径。

当然我们也有比较前沿的科学探索,腾讯 AI Lab 在做等等,要花点耐心,把应用和研究结合起来,一起做。

张鹏:想象一下混元在三年以后会什么样?

刘煜宏:这个年代哪能定三年目标,因为技术曲线仍然陡峭,边走边看。

要说做产品,很像写小说,有的时候不是一开始就想好结局。比如 Sora 出来之前,做文生视频的肯定不会走那条路。GPT-4o 之前,大家觉得 4V 很牛了,变化太快了。

我们投了很多资源,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让我想,三年如何讲做成功了,可能无非是 AI in all。

张鹏:不是一下投进去,而是所有的东西都被AI逐渐渗透进去。

刘煜宏:大模型要改造流程和产品。我希望不用到三年,腾讯产品和技术平台都用大模型做了改造,让大模型帮大家做降本增效的事情,这是我对未来的所想。

*头图来源:极客公园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极客一问

你用过腾讯元宝吗?体验如何?

马斯克:宇宙中有多少文明,没去过另外的星球就消亡了。

点赞关注极客公园视频号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48岁周迅气质在内娱独一份 新大片回归灵动少女

时尚丽人风行 浏览 551

卡霍夫卡大坝被炸前后卫星图披露 事件或成又一"悬案"

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 350

拆解ChatGPT隐私政策:还有哪些合规风险?

虎嗅APP 浏览 484

“股神”巴菲特重返亚洲,加码日本股市为哪般

秦朔朋友圈 浏览 266

菲戈:我支持国米晋级欧冠决赛,劳塔罗能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直播吧 浏览 297

新加坡这一夜女星告诉你:“干干瘪瘪”不叫美,珠圆玉润更有韵味

娱乐圈笔娱君 浏览 268

优雅时尚的中年女人,冬季都喜欢这些大衣穿搭,提升气质很轻松

Yuki时尚酱 浏览 185

无撕×,照样全程高能,这才是女性综艺天花板

独立鱼 浏览 290

孙怡否认恋情遭打脸 与小10岁男友相拥

会白话的涛 浏览 278

曝库里威金斯大概率缺战湖人!湖媒提前庆祝连胜 ESPN预测要成?

颜小白的篮球梦 浏览 552

徐志胜双开门腹肌引爆全网,粉丝P图技术真没得说!

八圈儿大佬 浏览 654

44岁陈好一家现身!仨孩子乖巧,富豪老公像跟班

叶公子 浏览 288

秦奋现身东京街头身材消瘦,近照状态酷似郭敬明

十一谈娱to 浏览 316

字节、腾讯争夺AI分发权

光子星球 浏览 196

2023年又亏损200多亿,蔚来能否靠阿尔卑斯自救?

郑谊 浏览 210

美股周二:三大股指重跌2%,特斯拉市值蒸发2300亿元,京东跌超11%

网易科技报道 浏览 771

冬天有这几件基础款就够了

Yuki时尚酱 浏览 277

曾凡博等多人生病缺席!北京末节崩盘难阻深圳5连胜 范子铭24+9

醉卧浮生的体育世界 浏览 500

家底+余粮+化解之道,中国财政问题看这篇就够了

财经十一人官方 浏览 524

这是想扎心❓C罗ins最新动态评论区被梅西拿金球&世界杯动图刷屏

直播吧 浏览 299

塞巴略斯:维尼修斯被种族歧视非新鲜事,但愿西甲联盟保护他

直播吧 浏览 243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沪ICP备2001795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