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AI泡沫争议再起!多位顶尖大咖PK,这次有何不同?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12 00:00:0212人阅读

日前,黄仁勋、杰弗里·辛顿、李飞飞、杨立昆、比尔·戴利(英伟达首席科学家)、约书亚·本吉奥(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六位AI领域的顶尖人物,因为获得2025年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而罕见同台,展开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巅峰对话,其中,大咖们对AI泡沫论的观点,引起了广泛讨论。

黄仁勋认为,在21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时期,整个行业铺设了巨量的光纤,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未被点亮的“暗光纤”,需求远远跟不上建设。而今天,几乎你能找到的每一块GPU,都在被点亮并投入使用。他说,我们正处在构建一个“建立在智能之上的、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全新产业”的初期,怎么会是泡沫呢?

李飞飞强调AI仍然是一个非常年轻的领域,除了语言之外,还存在广阔的“空间智能”等前沿领域有待开拓。

杨立昆(Yann LeCun)则指出,泡沫在于“认为当前的大语言模型范式最终能够发展到人类水平的智能”这一想法,他个人并不相信,并认为需要根本性的突破。

这些顶尖大咖的观点碰撞,是整个人工智能领域歧见纷纭的缩影。

资本市场也必然会有所反应。实际上,Meta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后,股价大跌逾11%。表面上这是Meta一次性计入所得税而致利润锐减的结果,实际上却是投资者对其巨额AI资本开支的恐慌引发。

美股市场的震荡,让“AI泡沫”的争论声量迅速放大。

近几年,“AI泡沫”论不时冒出,但2025年四季度以来争论格外尖锐。不少论者将其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比较,似乎历史将再度重演。

这一次,会有不同吗?


(六位人工智能顶尖大咖同台对话)三个标杆:OpenAI、英伟达与特斯拉

OpenAI已成为此轮AI狂热的象征。

截至目前,这家公司与英伟达、AMD、甲骨文、软银等科技巨头达成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和芯片协议。据估算,这些合作涵盖了超过20吉瓦的AI算力规划产能,相当于20座核电站的输出功率。

更引人注目的是,市场传闻OpenAI的估值已飙升至万亿美元,但其年营收预计仅130亿美元(据2025年财务预测)。这种估值与营收的严重失衡,让人联想起互联网泡沫时期“.com”公司的虚高。

如果说OpenAI代表的是尚未盈利的新兴AI公司,那英伟达则是现实世界不折不扣的AI大象。

美东时间10月28日,黄仁勋在GTC大会上披露了英伟达2028年技术路线图,展示了下一代Vera Rubin架构,并宣布“到2026财年的Blackwell和Rubin芯片订单已积攒5000亿美元”,这些消息直接推动公司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这一创纪录的数字,令人咋舌。

特斯拉那厢,已经在11月6日的股东大会上,以75%的支持率通过了马斯克的万亿美元薪酬激励方案。马斯克要拿到全部薪酬,必须将特斯拉的市值从现在的1万多亿美元,拉升到8.5万亿美元,年利润达到4000亿美元,而该公司去年的利润仅为170亿美元。

这种激励方案下的特斯拉,绝而普通制造企业,而是一家人们从未见过的人工智能公司。

当然,美股市场从来不缺豪赌的秃鹫。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持仓报告(13F),以2008年做空次贷危机成名的大空头伯里(Michael Burry),买入了100万股英伟达看跌期权(名义价值1.86亿美元)和500万股Palantir看跌期权(名义价值9.12亿美元),总计逾10亿美元,占其基金仓位的80%。这两家均是近两年人工智能大潮下涨幅最凶猛的公司。

伯里的做空行为,虽然在整体市场占比极低,但凸显了部分机构对AI过度投资的担忧。

史上最大的分歧:泡沫向左,激进向右

以英伟达为代表的七家科技巨头,总市值已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它们庞大的AI开支背后,堪称史上最大的分歧。悲观者警告泡沫即将破裂,激进者则坚信革命刚刚起步。

前不久在意大利都灵举行的意大利科技周上,高盛CEO苏德巍(David Solomon)直言不讳地说:“我认为,大量已部署的资本最终将无法带来回报。”

比尔·盖茨在一次访谈中将当前的AI泡沫直接比作25年前的互联网泡沫,警告“绝对有大量的投资最终将是死胡同”。

但AI捍卫者则迎头而上。投资机构Atreides Management管理合伙人加文·贝克认为,“我们今天并未处于人工智能泡沫之中”。对比2000年,当前AI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在增加资本支出后提升了约10个百分点。而英伟达目前的市盈率也远低于泡沫时期的思科(150-180倍)。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的观点很有意思。他指出,AI资本既是投机者,也是奠基者,这与互联网泡沫时期“暗光纤”(97%光纤闲置)的浪费形成鲜明对比。今天,AI基础设施如GPU供不应求,根本没有“闲置”资源。AI热潮是一场“工业泡沫”,科技公司大修算力中心,即便破灭,也会留下“有益遗产”。

比尔·盖茨在发出预警的同时也强调,人工智能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伟大的技术”。

这种矛盾观点揭示了泡沫的辩证性,人工智能投资也许存在泡沫,但泡沫消除后,真正伟大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并且,强者恒强。比如,特斯拉的市值如果达到8.5万亿美元,意味着它还有8倍的增长空间。

用什么来支撑呢?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AI热潮并非另一场互联网泡沫,“这些企业确实有盈利……具备成熟的商业模式、稳定的利润”,投资由长期判断驱动,而非廉价资金。

“成熟的商业模式、稳定的利润”,这才是人工智能企业赖以发展的核心。

以OpenAI为例,毫无疑问,它的投入直接流向了硬件和算力基础设施,这些算是数字经济的“新基建”。但是以年化100多亿美元的营收,支撑万亿美元的估值,就需要无比宏大、无比激进的想象力。

业内讨论比较多的,是OpenAI、微软、英伟达们建立的“完美闭环”:你买我的服务,我买你的算力,不是两家这么做,而是多家交叉,相互投资。它们实质上创造了价值吗?是的,它们创造了价值,然而,再进一步,是否构成了增值?这是有不同看法的。

还有一个令人担心的现象。亚马逊宣布2025年资本支出将达到约1250亿美元,2026年还将继续增加,主要用于AI相关的数据中心、电力和芯片基础设施。但与此同时,亚马逊还开启了高达3万人的裁员计划。而前阵子曝出以1亿美元薪酬四处狂挖AI人才的Meta,其AI部门很快就传出了裁员600人的消息。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正在以降本增效的名义产生挤出效应。

人工智能的第一个目标,是通用人工智能(AGI)。借用贝索斯的话,即使AI泡沫破裂,它投入形成的算力中心和模型底座也不会消失,它们将成为AGI时代的“水和电”。

但问题的关键是,AGI什么时候到来,5年还是10年,甚至更遥远?如果它确定是在远方等待着奔跑的人工智能企业,前提是你得活下来,坚持到那个时间。但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大批企业是无法支撑到那个时候的。

人工智能将一往无前,所以,泡沫论的分歧,并不意味着发展中的分叉路口,而是企业家和投资者长跑的耐力测试。悲观者落袋为安,激进者要么两手空空要么盆满钵满。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中国汽车发动机新格局丨大众、丰田不再主流,谁主沉浮?

小鹏财经 浏览 65 10-19

小S复出获奖细节:纹了大S名字还带了骨灰

萌神木木 浏览 53 10-18

随着阿森纳1-0领先,曼城0-1落后,英超最新积分榜:利物浦4连败

侃球熊弟 浏览 43 10-27

墙倒众人推!王家卫这次惹众怒了

小娱乐悠悠 浏览 23 11-05

镜报:格拉利什对阵曼城需要回避,这让英超的公平性受到损害

懂球帝 浏览 59 10-17

空客天津第二总装线投产,高端航空制造产业集群成型

华夏时报 浏览 186 10-25

推广|| 用了好几年才推荐,这件单品真的值得投资

黎贝卡的异想世界 浏览 51 10-21

任重正式宣布与孙骁骁结婚!

广西阿妹香香 浏览 44 10-26

《喜人2》中的演员,个个都让人笑抽筋,最后一个更是离谱至极

娱乐圈笔娱君 浏览 136 10-15

小米SU7车机跑分出炉!不敌奔驰、小鹏,说好的跑分之王呢?

电车通 浏览 15925 06-03

雅图高新被举报后发长文反驳:谁是谁非需捋清 北交所非“垃圾箱”IPO企业非出气筒

财经下午茶 浏览 26 11-04

特朗普下令立即重启美国核试验 以应对其他国家核威胁

中安在线 浏览 64 10-31

瘦了100斤的贾玲穿什么?最全穿搭解析来了

黎贝卡的异想世界 浏览 2580 02-19

张升民任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新华社客户端 浏览 37 10-29

SpaceX将于10月14日最后一次发射"星舰V2"

IT之家 浏览 70 10-13

平安资管罗水权:发挥险资优势,加速推进新兴产业业务布局

券商中国 浏览 2497 06-25

以色列政府批准加沙停火协议

新华社 浏览 81 10-10

蔡英文近期动作频频 王鸿薇:她觉得赖清德"不行了"

海峡导报社 浏览 47 10-23

以军称4名士兵在加沙南部拉法遇袭死亡

极目新闻 浏览 2443 06-25

“内鬼”赶走老板!300多亿中国资产,要被抢了

大猫财经Pro 浏览 54 10-13

张兰要替大S管教孩子,说小玥儿不爱叫人,性格内向比较羞涩

素素娱乐 浏览 2509 07-09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沪ICP备202301313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