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人寿近两年净利润大幅下滑,主要是在于赔付支出和保险责任准备金双双大涨所致。
文/每日财报 栗佳
历经二十多年的蓬勃发展后,如今的中国寿险市场似乎正步入一个新的调整阶段。
在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下,寿险公司正面临着利率走低与增员优势丧失的双重压力,业绩普遍出现大幅下滑,而作为行业基石的代理人队伍规模,也从昔日的千万之众锐减至如今的二百余万,公司的偿付能力更是频频触及风险警戒线,尤其是中小寿险公司,正在困难爬坡中跌宕前行。
生存焦虑下,各大寿险公司不得不寻求新的希望“火苗”来安然度过寒冷周期。作为曾经的领头羊——友邦人寿,在当下关键时期,也未能逃过周期影响,如今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局,每走一步似乎也备感艰辛。
01
业绩滑坡,净利润持续下行
一直以来对行业趋势判断有着较强前瞻性的友邦人寿,2023年启动“新五年计划”,提出以“客户驱动、创新驱动、区域发展”三大核心关键词和“产品与服务、卓越营销员渠道、卓越多元渠道、区域发展”四大战略支柱。
进入新五年规划的深入之年,友邦人寿今年以来的业绩却遭受重创,不免引发业内外对其在中国市场稳健发展的担忧。
2024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友邦人寿当期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58.81亿元,同比增加24.31%;净利润却备感意外的比“腰斩”还要厉害,同比2023年同期的15.96亿元大幅下降78.2%,至3.48亿元。
友邦人寿形成“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早已出现端倪。从保费端来看,自“偿二代”推行至今的8年多时间里,友邦人寿的保费规模一步步上探。到2022年末,保费收入已迈进500亿关口,2023年更是以607.61亿元保费规模跃居寿险第十。
不过,与乘势向上持续增长的保费规模形成强烈反差的却是净利润高开低走,近些年罕见出现了“跳水”现象。
2016年以来,友邦人寿净利润一度扶摇直上,期间翻倍式增长,2019年达到82.02亿元高点,随后在2020年疫情“黑天鹅”搅动下,净利润同比下降10.83%,跌至73.14亿元。经过这一年波动后,友邦人寿调整战略,2021年净利润重回巅峰,达到了自成立以来的83.78亿元最高点。
然而,这种逆势增长趋势并没有维持住,净利润反而“跳水”急转直下,2022年及2023年持续承压走下坡路,分别降至58.37亿元、42.67亿元,期间增速更是连年超20%在下降,分别为-30.33%、-26.9%。
《每日财报》研究后发现,友邦人寿近两年净利润之所以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在于占比极高的赔付支出和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双双大涨所致。
数据显示,在净利润达到顶峰的2021年,友邦人寿当年的赔付支出和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为68.88亿元、282.6亿元,而到了2022年和2023年,赔付支出分别增长至87.24亿元、104.7亿元;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也位于高位,分别为259.82亿元和383.4亿元。
也就是说,这两项指标合计支出所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由2022年的68%快速提升至如今的80.33%,这也意味着友邦人寿每赚取100元的保费,将会承担起超80元的高额赔付支出和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成本,可想而知盈利有多么艰难了。
02
投资端持续加码房地产,友邦人寿意图几何?
净利润正历经下行阵痛,却也不能阻止友邦人寿“买买买”的步伐,而重心投资的赛道正是当下关注度极高的房地产行业,据悉,目前友邦人寿已在房地产市场豪掷了上百亿真金白银。
今年开年伊始,位于北京朝阳三环CBD商务核心区博瑞大厦的拥有者“北京拾捌时宜”,就将自身95%的股权出售给了友邦人寿,北京拾捌时宜控股股东凯德投资仍保留剩余5%股权,此次交易总对价近24亿元。
不仅如此,今年第一季度,友邦人寿对上海实森、北京拾捌时宜分别投资了3.2亿元、22.52亿元。其中,上海实森为上市公司上实发展的间接全资子公司,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早在2022年12月,友邦人寿就以50.3亿元投得上海实森控股权,顺利获得上海北外滩89街坊的商业、办公及文化综合地产项目,出资合计约为51.81亿元。友邦人寿还为完成此项目的建设和后续运营继续提供资金,项目总投资金额约87亿元,资金主要来源于保险责任准备金,该项目于2023年上半年竣工并举行了开业仪式。
有业内人士表示,友邦人寿密集投资背后除了受房地产政策影响外,还基于自身资产配置需求。
投资地产,是友邦人寿一直以来非常重要的投资逻辑。在2020年公司成立仪式上,友邦人寿首席执行官张晓宇在谈及公司未来的发展策略时就曾表示:“理论上,我们的投资组合、商业模式都会从分改子中获益,原来无法做的譬如投资房地产、全国范围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等领域,我们会在合理分析自身发展策略、竞争优势与市场环境的前提下去寻找这些机会。”
然而,就目前内外部环境来看,友邦人寿加码房地产市场,仍然面临大的挑战。
一方面,从内部取得的成效分析,友邦人寿投资收益情况并未能达到预期,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友邦人寿净资产收益率为1.33%,相较2023年同期的7.19%下降了5.86个百分点;总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了0.48个百分点,仅有0.1%;投资收益率虽然同比有所提升,但仅为0.54%。
另一方面,外部持续调整的房地产市场给友邦人寿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中国当下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周期,友邦人寿这种较为激进的做法,显然也会加剧自身本就不太乐观投资收益端产生的风险。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为3.09万亿元,同比下降9.8%,其中,住宅投资2.34万亿元,下降10.5%;办公楼投资1336亿元,同比滑落0.8%;商业地产更是同比下滑11.9%至2172亿元。
此外,数据还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全国办公楼及商业地产待出售的面积分别高达5217万平方米及1.42亿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0.5%、1%。
也就是说,今年以来全国房地产投资端继续萎靡,尤其是涉及到商业投资房地产库存上,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消化压力,这显然对目前继续加码投资商业地产的友邦人寿而言,并不友好。
03
高管薪酬与业绩形成强烈反差,恐难“服众”
目前,友邦人寿已经组建了一支超豪华的领导班子,16人组成的高管团队中就有12位“老人”为公司服役超十年,另有4位“新人”—首席投资官陈佳、董事会秘书周学新、副总经理刘兴科,以及首席客户官谷刚,于2018年后相继加入公司。
而无一例外,这些高管在未加入友邦人寿之前,均在保险行业拥有非常过硬的展业经历和管理经验。也正是如此,友邦人寿进行外部“挖人”,出手可谓相当阔绰。
就拿董事长李源祥为例,2019年11月,中国平安曾发布公告称李源祥因为个人工作安排原因将辞去公司执行董事、联席首席执行官、常务副总经理及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职务。随后不久,友邦人寿以2亿天价“转会费”+5000万年薪挖来了李源祥,顿时让业界备感惊讶于友邦人寿的“钞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在加入友邦人寿前,李源祥曾在2004年加入平安集团,并任职多年,期间曾出任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平安人寿总经理和董事长等职。加入中国平安前,李源祥曾先后任职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英国保诚集团、信诚人寿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友邦人寿2023年年报显示,在当年净利润同比下跌26.9%的不利局面下,董事长李源祥薪酬总计高达1342.11万美元,约超过9000万人民币。其中,薪金、津贴及非现金利益171.67万美元,花红502.9万美元,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481.96万美元,退休金计划供款7.02万美元,其他支付178.55万美元。
与董事长高薪相对应的则是,其他一众高管们的薪酬水平也堪称“一流”。据友邦人寿此前公布的2023年第4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公司薪酬超过100万的高管有14人,而这一数值在2022年则只有11人。此外,一名董事的最高薪酬在2023年已经超过了600万元。
客观而言,给出高回报薪酬,是一家企业吸引并留下高管人才重要手段,也会激励其不断为提升公司业绩出谋划策,带来正向反馈。但从友邦人寿近些年盈利能力大幅走弱的现实境遇来看,这种正向回馈效果显然是“大打折扣”了。为尽快走出盈利下行困境,他们身上的担子,也可想而知有多么重。
每财网声明: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表达的信息或者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2024
立即扫码
内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联系电话:010-64607577 / 15650787695
投资者交流群:公号内留言微信号,由群主添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