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行业的非理性下跌,深深的困扰着行业的每一家企业。
根据统计显示,进入2024年以来,疫苗行业作为医药行业最悲惨的细分赛道,头部企业的跌幅已经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其中智飞生物跌幅超过了54%,康泰生物跌幅达到了42%,沃森生物的跌幅超过了51%,康希诺的跌幅达到了44.8%,华兰疫苗跌幅超过了35%……
疫苗行业的悲剧,在于新生儿数量的减少,在于行业大单品的严重内卷。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尽管预期悲观,但是股价非理性下跌已经击穿了行业的基本面,更像是一种市场情绪的宣泄。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疫苗行业的PE超过了200倍,当下该行业的PE已经下降至20倍左右,市盈率已经跌至历史最低水平。
众所周知,疫苗行业在医药领域中属于较为特殊的存在。
疫苗行业具有研发周期长、耗费资金大、准入门槛高等特点,再加上该行业特殊的批签发管理制度,导致了该行业也相应竞争壁垒比较高。但长期以来,国内疫苗企业和国际巨头之间存在着代差,一般都在10年至15年之间。
因而,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疫苗的国产替代化是一个很好的赛道。加上前几年疫情的催化,国内疫苗企业终于诞生了可以和欧美医药巨头抗衡的疫苗大单品,例如康希诺、科兴等企业,都在疫情当中,赚到了足够支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研发的资金。
但随着疫情的消散,疫苗行业的高景气度并未一直维持,例如康希诺,其仅在2021年取得了19.14亿的净利润之后,其后便继续延续此前的亏损。而股价方面,康希诺A股也从最高位797.2元/股,跌至当下的41.09元/股,跌幅超过了95%,同样悲催的还有智飞生物、沃森生物以及康泰生物等行业龙头,他们的跌幅大多超过了85%,在业绩还算尚可的情况下,当下的股价反应,的确能称得上是非理性下跌了。
当然,从更大的层面上,股价是市场的对于企业的评判。在当下行业加速努内卷的情况下,如何破局对于疫苗行业企业而言是共同的难题,但也并非无解。
从当下全球的环境来看,医药出海则是一条被验证的道路。例如百济神州其大单品的营收,海外市场已经超过了国内市场,而疫苗企业也一样。根据2023年财报显示,疫苗企业海外收入占比智飞生物为0.02%,沃森生物为6.99%,万泰生物为2.74%……
换句话说,未来只要加速扩张海外市场,其实行业的估值也会慢慢回归,但值得注意的是买这条路并不好走。
另外,就是加速市场之间的良性兼并,也就是说,要鼓励疫苗企业,加速并购相同的管线,加强自身的竞争优势,而那些出售相应管线的企业也可以在当下获得一部分资金,用于保存自身实力,进一步投入其他新项目,否则万泰生物与沃森生物在二价HPV疫苗领域的竞争,就会成为萦绕在每一家疫苗企业头身上的噩梦。
当然,企业之间的竞争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过分的内卷于行业而言并无益处。大单品的路线虽然被验证了,但是在创新领域,我们需要更多的孤勇者,因而积极的政策以及畅通的融资通道,两者缺一不可。
当下疫苗行业的寒冬,暴跌的股价对于行业的发展而言,的确已经成为了不得不解决的难题,企业股价越来越低,就会让资本的参与度越来越低。部分企业也意识到了股价暴跌带来的影响,部分企业也开始了积极回购。6月24日,康希诺公告称,控股股东及多位核心高管拟增持公司H股股份,增持金额近1000万港元。虽然金额较少,但是也是释放了一种积极信号。
侃见财经认为,疫苗行业本来和欧美之间代差就比较明显,此时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政策以及资本市场予以支持,否则行业的冬天会影响每一家疫苗企业,导致未来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对于行业而言,这是一种灾难性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