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发布了,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其中就提到推动老有所养。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发展医养结合服务。
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养老金会不会继续上涨,但让老年人过好养老生活,绝对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我们先来看看十四五时期,养老金的上涨情况。这五年,养老金继续保持上涨,但涨幅一路下滑,从2021年的4.5%降至2025年的2%。
![]()
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由2020年的2900元左右提高到2023年的3162元。加上2024年和2025年的涨幅,人均养老金大概为3320元,五年时间提高了420元。
为什么养老金涨幅会逐年下降呢?原因很简单,GDP和工资增速都放缓了,十三五期间GDP增速都在6%以上,而十四五期间平均涨幅大概5.5%。工资增速也下降了,2024年平均工资涨幅才2.25%。
在职工资涨幅都下降了,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不可能再继续高增长。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老龄化加剧,养老基金支出压力加大。
![]()
2020年末,离退休人员为12762万人,而到2024年末达到14739万人,四年增加1977万人,预计到2025年末,五年增加超2500万人。
在支出方面,2020年城镇职工养老基金支出51301亿元,而到2024年,支出达到67656亿元,比2020年增加16355亿元,增长31.88%。
![]()
那十五五时期会怎么样呢?虽然没有公布具体的GDP增长目标,但有机构建议“十五五”时期的GDP增速目标起码应设在4.5%以上。相比十四五时期,这个增速是有所放缓的。
很多人总是说不关心GDP,只关心工资有没有涨。实际上,GDP影响到所有人的工资和养老金等福利。GDP增速放缓,工资增速肯定也会放缓。
其实,影响未来5年养老金涨幅的不是GDP和工资,而是退休人口的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2022年至2031年十年间,中国将迎来史上最大规模“退休潮”,每年有2000万人退休。
而十五五期间,咱们的人均预期寿命还要再提升1岁,达到80岁左右。也就是说这边退休人数大幅增加,那边人均寿命又要提高,领养老金的时间变长,这意味着养老基金的支出会大幅增加。
当然,也不用太紧张。目前,我们的社保基金还是非常充足的。到2024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70727亿元,比2020年末增加22410亿元。
![]()
另外,我们还有社会保障基金3万多亿,中央划转国有资本的本金和收益2万多亿,每年中央财政补助上万亿。
根据《社保法》的规定,工资和物价涨了,养老金就会调整。所以,养老金继续上涨,问题应该不大。
具体到2026年,今年前三季度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5.4%,但CPI同比下降0.1%。所以,预计2026年养老金涨幅应该不会太高。
所以,后面退休的人群,不用太担心自己的养老金问题,不但可以按时足额,还可能有一定的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