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麻建宇】北京现代折价甩卖的工厂,或将成为深蓝汽车勇闯天涯的助力!
近日,有消息称,北京现代重庆工厂被长安汽车接手将作为深蓝汽车的生产线,据报道,深蓝汽车方面对此表示确认,“有这个计划,但投产时间和具体投产车型尚处于未公开阶段”。
据了解,北京现代重庆工厂是北京现代在华的“第五座工厂”,曾被誉为北京现代“最先进”的工厂。2021年12月后,该工厂长期处于停产状态,最终历经两次挂牌,以16.3亿价格出售给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而后长安汽车获得使用权。
![]()
一定程度上来说,北京现代费尽心思打造的先进工厂,自己没用几年,反倒被深蓝汽车捡漏了。值得关注的是,这起产能转移的背后也是两家企业此消彼长的态势,更是中国汽车行业自主与合资近年来变化的趋势。
当年被合资品牌“欺负到”份额不足40%的自主品牌,如今竟也成了合资车企闲置产能的接盘侠……
攻守异形后 深蓝捡了个大漏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工厂是北京现代在2015年开建的在华第五座工厂,2017年8月建成投产,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总投资77亿元,年产能30万辆。然而随着北京现代在国内市场销量下滑,其国内工厂产能也开始大量闲置,重庆工厂自2021年12月开始长期处于停产状态。
之后,更与北京现代顺义第一工厂一般轮到被卖的下场,不过,北京现代重庆工厂的转让过程可谓一波三折,该工厂最初于2023年8月以36.8亿元挂牌出售,但流拍后两次降价,最终在2023年底以16.2亿元完成交易,价格不足首次挂牌价的一半,更仅相当于建设总投资的2折。
如今这一曾被誉为北京现代“最先进”的工厂,也被深蓝汽车捡漏,成为深蓝汽车勇闯天涯的新助力。而这起产能转移的背后,也是两家企业截然不同的境遇。
2013至2016年,北京现代年销量均在100万辆以上,是国内少有的年销量迈过百万辆门槛的合资汽车公司。但在自主品牌以及新能源强势崛起的背景下,以北京现代为代表的韩系品牌率先丢掉了市场份额。
![]()
重庆工厂被卖之前的2022年,北京现代年销量已经下滑至28.4万辆。不同于北京现代的销量收缩,深蓝汽车则恰逢人生得意时,数据显示,深蓝汽车10月单月销量突破3.6万辆,同比增长32.1%;今年1-10月深蓝汽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57.1%。
并且,在中国长安2030年实现500万销量的远大目标中,深蓝汽车被寄予厚望,计划承担中国长安500万辆年销量目标中的200万辆任务,占比40%。在此背景下,扩充产能也就成了一个必要举措。
产能转移 背后的车市剧变
事实上,自主新能源品牌接手合资品牌闲置产能,在当前行业已非孤例。此前不久,行业曾有消息称,吉利汽车将启用(租赁形式)原上汽通用沈阳北盛工厂(三期)生产银河品牌车型,目前工厂正推进升级改造,计划于今年12月底正式投产,年产能可达30万辆。
更早之前,东风旗下岚图接手东风日产武汉云峰工厂,该工厂现为岚图的高端智能电动车生产基地,用于生产(丨)+知音等车型。彼时,由于土地转让价为7.23亿,还引发了不少市场误解,如“7亿‘羞辱价’抄底!岚图吞日产百亿工厂”。
在此之外,还有广汽埃安接手广汽三菱长沙工厂等汽车产能从合资流向自主新能源品牌的案例。而这背后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剧变,就像北京现代和深蓝汽车的境遇对比,正是这场剧变的缩影。
![]()
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超过5%关键转折点,达到5.4%,宣告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稳步跨过导入期,正式迈入成长期。但谁也没想到,新能源汽车的成长竟如此之快,今年10月,新能源汽车月度新车销量占比首次突破50%,达到51.6%,中国车市迈入“新能源汽车主导阶段”。
于是,坐着新能源发展的快速列车,自主新能源品牌们也成了市场的宠儿,甚至可以恰到好处地在需要产能扩张的阶段,捡漏合资车企的剩余产能。
另一方面,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逐年下跌,今年前10个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为69.4%,10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为72.5%。换个角度来说,合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不足30%,这一处境比当年的自主品牌还惨。在此背景下,大量产能被闲置,而维护工厂则需要高额的成本,断臂求生也成为被迫之选。
如今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市场主角,而自主与合资的境遇差别也越来越明显。不过,合资品牌正在加强燃油车竞争力并加速电动化,同时也打开了“中国生产,销往全球”的通道。而自主品牌则在销量快速增长与积极拓宽全球化的征途中。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制造业全年产能利用率为72.2%,未来,闲置产能会继续在合资与自主新能源之间流转,还是会有缺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