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企一个最大的经验,就是要听劝。
2021年“蔚小理”三家竞跑,蔚来主打高端服务,小鹏主打技术,理想主打“大电视大沙发”。
3年之后,“蔚小理”成了“理小蔚”,没想到最不注重技术的理想,竟然拔得头筹。
2024年2月27日,理想汽车给出了“史上最佳成绩单”,2023年第四季度纯利暴涨21倍至57.5亿元,全年净利更达到118亿元。
理想汽车股价也在一个月内由低位反弹69%,市值冲破3700亿元。
另一头,小鹏股价大跌,蔚来给出的财报是:亏损继续扩大。
李想当年的那句“tmd一帮搞技术的,冲我们bb,什么增程电动是落后技术,请问他们tmd搞出来*技术了?一群毫无用户思维,完全不关心用户的人……”竟然成为现实。
的确,理想走的就是用户思维,而不是技术路线。
拆解理想财报,除却交付量领跑,实则公司有一最大优势,即账面现金逾千亿,光吃利息就有几十亿,足够养活公司了。
小米说,造车难,要烧钱。
但理想的优势就是不烧钱。
2023年第四季度,理想交付量扩大184.6%至13.2万辆,2023年合计交付37.6万辆,同比增长182.2%。
由于研发费用的投入少,理想的毛利率高达21.5%,反观小鹏低至-6.1%,蔚来更是有媒体计算出“卖一辆车就要亏13万”。
国产新能源汽车,唯有比亚迪的毛利率可以和理想一战。
李想称,理想汽车凭借L系列的三款车型取得了优异成绩,其后理想汽车首款纯电车、家庭科技旗舰MPV“理想MEGA”于今年3月1日发布。
理想汽车还提出“发布即交付,交付即上量”。
理想MEGA主打高端,走纯电动技术、空间、驾驶性和舒适性,都开始升级,售价在50万价位,定位高端MPV。
本以为,这是一波乘胜追击。
但市场却给了理想一盆冷水:
业内人士透露,理想MEGA上市72小时的大定约3218台,但退订量已达10297台。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给予回应:
3月4日,理想MEGA发布首个交易日,港股股价暴跌10.71%,隔日股价又跌了9.13%。
与此同时,市场上还发生了“灵车事件”……
在理想MEGA发布会前夕,一张理想汽车陈列在地下车库的照片广为流传,有网友的评价是:
神似一排棺材。
之后,网上又出现大量理想MEGA的P图,有人给理想的车尾P上一个大大的“奠”,并加上一排小字“新能源殡仪车”。
这就晦气了啊。
有人说,理想MEGA定位纯电高端MPV,瞄准的就是中产以上家庭,尤其是南方城市。
而南方地区往往讲究风水,特别忌讳各种晦气的东西,把理想MEGA和灵车捆绑在一起,算是从源头截断了销路。
也正因此,理想MEGA才卖不起来。
听起来像那么一回事,但仔细分析一下,则不然。
一方面,能买得起理想MEGA的,确实是中产以上家庭,但中产往往意味着车主有较强的辨别能力,不会轻易受这些舆论影响,买车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需要。
其次,理想MEGA的竞品——小鹏X9,直接定位30万价位,便宜了20万。
都是造车新势力,谁的品牌都不比对方高贵多少,凭什么多花20万买理想?
理想MEGA的遇冷,更多是由市场因素决定的。
国内的汽车市场,MPV细分赛道本身就不是主流需求,市占率常年维持在个位数水平。
2023年1-11月,中国MPV整体销量只有94万辆,占全部乘用车销量比例为4.9%。
再细分到50万以上的MPV,再加上“纯电”,市占率自然又少了一大截。
而且MPV用户的需求,多是长途,市场更喜欢混动或者燃油车型,理想却花大力气搞纯电MPV,可谓剑走偏锋。
偏锋,注定要为试错买单。
理想赢下蔚来、小鹏这样的技术直男,靠的就是一手“暖”。
暖在懂用户的需求——女人和小孩看不懂技术,她们看的是舒适,是尺寸,是电视冰箱沙发。
理想不是技术先锋,而是奶爸全包。
而新能源汽车放到商场销售后,很大程度上就是贴近女性小孩的需求,而他们的需求自然会成为家里“顶梁柱”的重要参考因素。
但现在,理想似乎也变成了“直男”,在产品调性与价格上都变了味。
理想口碑最好的是L9,玩的就是一手超级奶爸,循此思路,理想应该总结经验,深耕奶爸,搞一些微创新,并巩固优势。
但理想却执着于扩展其他产品线,才刚刚成功,就去搞“第二曲线”了。
这不是让用户粉转黑吗?
可能销量大涨后的李想已经有了黄晓明的霸总味道:“我不要你以为,我只要我以为。”
背离用户的喜好硬上,很容易上错车。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新能源市场,用户对于电动技术的追求,还是占比较少的。
更有决定性的因素,是开车的舒适性与便利性。
你说你有多少硬核技术,用户未必懂,反而觉得你“含电量”越高,越容易趴窝、自燃。
可你在需求上面下功夫,老婆孩子一坐进去就能感受到。
即便要转变经营思路,未雨绸缪,也要考虑到和用户需求并举。
当初理想胜过小鹏、蔚来,就是因为没有一头扎进纯电路线里,而是务实选择了增程路线,并用市场销量打了技术流的脸。
而且这个成功经验,也被华为问界学过去了,华为问界还通过独家的技术和更低的价格迅速抹平理想的优势。
不得不说,这也是理想的隐忧。
的确,理想掐准用户的心理,给到了市场好产品。
但这种好,是可以被对手迅速模仿的——因为缺少技术壁垒。
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问界和理想分别以2.11万辆和2.03万辆位列新势力第一、第二,问界实现了后来居上。
大沙发、大电视,谁都可以装啊,问界说装就装。
但理想的智能驾驶、三电硬实力怎么装?
缺乏底层技术创新为支撑的业绩,就像缺乏现金流支撑的房地产。
一旦市场风向转变,行情遇冷,理想就很难复刻2023年的惊鸿一瞥。
2024年,是新能源市场血腥味最浓的一年。
在完全胜利之前,谁也不能轻易开香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