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行业,有人“退局”,有人“加码”!
2021年起,新能源汽车兴起,带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飙升。钛白粉、磷化工等领域的企业纷纷跨界入局,行业内的老玩家也马不停蹄地扩大产能。
然而,产能大规模的释放使得行业供给迅速从紧缺转为过剩,磷酸铁锂价格也一路下滑,从2022年4月的每吨18万跌至2025年10月的3万出头,让不少企业直呼“难扛”。
压力之下,跨界玩家率先选择了“退局”。2024年以来,川发龙蟒、云图控股、龙佰集团等企业,陆续宣布终止或暂缓磷酸铁锂相关项目。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湖南裕能、龙蟠科技、德方纳米等头部企业,仍在加码扩产。
要知道,截至2025年6月底,全球磷酸铁锂建成产能已经高达617.2万吨,可2025年上半年的实际产量仅163.2万吨,产能利用率只有52.8%。
再加上磷酸铁锂价格仍处于低位,利润空间被压缩,部分企业甚至已经陷入亏损。
这就让人不禁疑惑:为何头部企业还敢扩产?
原因在于他们手握实打实的订单。
其实,如今的扩产模式已不再是“先建生产线,再找客户”,而是先与客户敲定未来几年订单量,有了“定心丸”,才放心大胆地扩产。
龙蟠科技,就是典型的代表。
作为全球第四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供应商,龙蟠科技的拿单实力一直不容小觑。
9月15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孙公司与宁德时代签署合作协议,预计将自2026年第二季度至2031年间合计向宁德时代海外工厂销售15.7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实际上,这已经是龙蟠科技2025年以来拿下的第四个大单。在此之前,公司还先后公告,分别获得Blue Oval(福特电池工厂)、楚能新能源、亿纬锂能的磷酸铁锂大额订单。
按照预计数量和当前市场价格估算,这四家客户的订单加起来,总额已经超过了170亿元。
能接连拿下这么多大单,龙蟠科技靠的可不是运气,而是两个关键动作。
第一,押注高压密磷酸铁锂材料。
很多人觉得“产能过剩”和“扩产”是矛盾的,但实际上优质产能一直是缺少的。
现在市场上,低端普通磷酸铁锂产能扎堆,可压实密度≥2.6g/cm³的第四代高压密磷酸铁锂,因为能适配快充等高端电池需求,反而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行业预计,2025年我国高压密磷酸铁锂材料的需求量有望突破80万吨,到2030年这一市场需求甚至可能超过600万吨。
龙蟠科技早就看准了这个趋势,2025年3月推出了第四代高压密磷酸铁锂产品——S526。
这款产品通过突破性的“一次烧结工艺”,压实密度达到了2.62g/cm³,能适配快充电池和储能大电芯。正是靠着这款“硬核产品”,龙蟠科技才在拿单时更有底气。
并且,相较于传统二次烧结工艺,这种创新工艺将传统多段式烧结流程简化为单次精准控温成型,降低了产品能耗与生产周期,形成一定的性价比优势。
有了好产品,又有了大订单,产能自然得跟上。
作为全球首批实现第四代高压密磷酸铁锂量产的企业,龙蟠科技目前已经拥有约1.2万吨的年产能,并且产品已经通过宁德时代、LG新能源等客户的验证,实现了稳定出货。
8月21日,公司又计划募资20亿元,用于两个高性能磷酸盐型正极材料项目,且建成后优先满足第四代超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产品的生产,进一步夯实产能优势。
第二,提前落子海外产能。
随着全球电池产业链加速向东南亚、欧美迁移,龙蟠科技早在2021年就启动了海外布局,成为国内首家在海外建设磷酸铁锂工厂的企业。
其印尼生产基地一期3万吨已于2025年年初投产,并成功量产出货;二期9万吨项目预计2025年年底建成调试,建成后将成为全球除中国外规模最大的磷酸铁锂制造基地。
这一布局就更好地匹配了龙蟠科技海外客户的供应需求,像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海外工厂以及Blue Oval(福特电池工厂)等可实现近距离的材料配套,降低物流成本。
更关键的是,2025年7月我国发布“磷酸铁锂技术出口限制目录”后,公司已投产的海外产能因提前完成技术落地,无需额外申请许可即可正常供货,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不得不说,这片提前落子的海外产能,让龙蟠科技在全球产能洗牌中牢牢锁定了先机,朝着“面向全球干第一”的企业愿景又迈进了一大步。
两大抓手齐发力,公司业绩也有了回暖迹象。
2025年上半年,龙蟠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6.22亿元,同比增长1.49%;净利润虽然还是亏损状态,为-0.85亿元,但和2024年同期的-2.22亿元相比,已经有所减亏。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普通磷酸铁锂价格维持在每吨3万出头的低位,而第四代高压密磷酸铁锂产品凭借性能优势,报价普遍较普通产品高出2000-3000元/吨。
所以,随着龙蟠科技高压密产品占比的提升和产能的释放,其业绩情况有望进一步改善。
写在最后。
技术迭代筑牢产品竞争力,海外布局打开市场空间,而大额长单则为产能释放提供了确定性出口,三者形成的“技术-订单-产能”闭环,才是龙蟠科技逆势扩产的根本所在。
也正是这种策略,不仅让龙蟠科技在国内洗牌中站稳脚跟,更在全球竞争中抢占了先机。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